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,为劳动者在工作中遭遇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提供:
特点 | 具体说明 |
---|---|
强制性 | 用人单位必须参保缴费,违者需承担法律责任(如自行支付工伤待遇)。 |
非营利性 | 政府主导,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,分散企业用工风险。 |
广泛性 | 覆盖所有用人单位(包括个体工商户、律师事务所等)。 |
互济性 | 通过基金统筹(单位缴费),实现风险共担(高风险行业需缴纳更高保费)。 |
报销范围:符合工伤保险目录的诊疗费、药品费、住院费(全额由基金支付,无起付线)。
目录外费用:原则上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者承担,但特殊情况可协商。
停工留薪期: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,由单位按月支付(通常不超过12个月,严重伤情可延长)。需医疗机构出具具体假证明。
伤残补助:
工亡补助:
基金支付康复治疗费用(如义肢安装、技能培训)。
单位需在事故发生后30日内申请认定(特殊情况可延长)。个人/亲属可在1年内直接申请。
社保部门60日内作出决定(事实清楚的15日内)。结果书面通知单位和劳动者。争议处理:对认定结果不服可行政复议或诉讼。
注:具体标准因地而异。例如:
上海2023年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985660元(全国统一);
广东1级伤残津贴为本人工资的90%(按月发放)。